<noframes id="3ttbl"><address id="3ttbl"><nobr id="3ttbl"></nobr></address>
<noframes id="3ttbl">
<noframes id="3ttbl"><form id="3ttbl"><nobr id="3ttbl"></nobr></form>

      首页 > 丝路 > 正文

      “汉语+农业技术培训”助力塞内加尔农技人才培养

      新华丝路|2023年02月24日
      阅读量:

      日前,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援塞农业技术专家组联合组织的“汉语+农业技术培训”项目2023季拉开了帷幕。

      新华丝路达喀尔2月24日电(记者王子正)初春二月,莺飞草长,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农业科技园内生机盎然,一片繁忙景象。中国农业专家们正带领着当地学生平地、翻耕、培肥,直到一颗颗农作物幼苗在土壤里生根发芽。

      2400877960.png

      2月22日,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农业科技园内,中国农技组专家为当地学生指导授课。(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日前,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与中国援塞农业技术专家组联合组织的“汉语+农业技术培训”项目2023季拉开了帷幕。十几名当地学生在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在科技园内一边学习中国的农业种植技术,一边锻炼汉语水平。

      2400877958.png

      2月22日,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农业科技园内,中国农技组专家为当地学生指导授课。(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2019年以来,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针对塞内加尔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非常渴望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以利于就业的现实需求,与在塞中资机构和企业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搭建了“中文+职业培训”平台。

      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崔杰介绍说,“汉语+农业技术培训”是该教学模式中的金牌项目,项目采用“课堂讲授+基地实践”的教学模式,由中国农技组派专家来孔院授课并现场指导实践。

      “这是我们第二次来到孔子学院为当地学生授课了”,负责培训的中国农技组专家张元平对记者说。“本期授课预计将持续三个月,除了教授他们平地、翻耕、培肥、移栽等基础知识,我们还将根据当地情况,教授学员如生菜、玉米、香葱、辣椒等他们感兴趣农作物的专项种植技术。”

      2月22日,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农业科技园内,中国农技组专家为当地学生指导授课。(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塞内加尔是农业国家,以种植水稻、花生为主,但发展水平滞后,技术短板和理念差距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为了保证培训项目顺利开展,达喀尔大学孔子学院专门开辟两块种植基地作为农业科技园,供教学实践所用。“孔子学院发挥汉语教学的优势,农业专家组发挥技术指导优势,双方强强联手,相辅相成。学生一面学习汉语,一面学习农业技术,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崔杰说。

      “通过对土地的翻耕,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活跃土壤中微生物,减轻病虫杂草危害,提高地力,创造适于种子发芽和生长发育的有利条件”,在种植园里,张元文弯身用手抓起一把土壤、手指轻压,一边为学员示范技术要领,一边耐心讲解理论知识。

      孔子学院学生穆萨·迪翁(Moussa Dione)是首次参加“汉语+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他兴奋的说:“在这样的培训班上,我不仅学习到了中国的蔬菜种植技术,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汉语能力,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据了解,自“汉语+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开展以来,已有200余名当地学员顺利毕业。他们中有的自己开办了家庭农场、有的进入塞农业部门工作,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去了来自中国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综合培训不仅帮助当地学生的职业发展,也能够促进中塞农业合作,这也是我们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张元文说。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